
△三岳風光,。伍尚慧攝
郭鳳英,1957年出生于當時的幸福公社懷高大隊,,家中共有9姐弟,,她排第三,家庭人口多,,負擔重,。她先后參加了岳山造林、溫泉造林和金坑造林三場“造林大會戰(zhàn)”,。
日前,,縣專項歷史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辦公室順著這條線索,找到居住在懷城河南一商住小區(qū),、年近七旬的岳山造林親歷者郭鳳英,,向她了解參加岳山、溫泉,、金坑的3場“造林大會戰(zhàn)”,,以及期間幼林撫育的艱辛經(jīng)歷。
△縣專項歷史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辦公室譚上洲為郭鳳英播放當年《懷集林業(yè)采場》紀錄片,。
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,,郭鳳英很早便成為生產(chǎn)隊勞動力。在勞動中,,她十分機靈,、工作勤快、任勞任怨,,深得大家的喜愛,。1974年冬,“岳山造林大會戰(zhàn)”啟動,,郭鳳英被生產(chǎn)隊選派往岳山,,參加兩年的岳山造林和金坑造林3場“造林大會戰(zhàn)”勞動。
郭鳳英自豪地說,,她是生產(chǎn)隊所選派這些社員中,,自始至終經(jīng)歷三年造林的唯一一個。她經(jīng)常同兒女和孫輩講岳山造林故事,,教育下一代要傳承弘揚“忠誠奉獻,、團結(jié)奮斗、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、久久為功”的岳山造林光榮傳統(tǒng),。
“辟山墾地,習慣了光著腳板上山勞動”
1974年深冬,,17歲的郭鳳英將膠鞋塞進布袋,。晨霧未散,,她跟著大隊人馬踏上前往藍鐘岳山的蜿蜒山路,赤腳踩著路上嶙峋碎石,,冰涼的露水漫過腳背,,向岳山進發(fā)。
山風夾著細雨撲面而來,。郭鳳英緊了緊單薄的衣服,,望著云霧中若隱若現(xiàn)的茅草工棚。幸福公社300多人組成的岳山造林民兵團,,即將在岳山兩側(cè)這海拔1000多米的山巔駐扎下來,。
“我們這代人的腳板,都是鐵打的,?!倍嗄旰螅鎸碓L的縣專項歷史資料收集整理工作人員,,郭鳳英撫著老照片里泛黃的工棚影像,,渾濁的眼里泛起水光。
郭鳳英說,,年輕人不知道,當年他們上山勞動基本都是光著腳板上山的啊,,由于當年物資比較貧乏,,能買上一雙‘解放鞋’就不錯了。造林民兵只能學會光著腳板上山和勞動的技能,。對于從小光腳下地勞動的郭鳳英來說,,不穿鞋子下地已經(jīng)是習慣了。
“75年,,再戰(zhàn)岳山西側(cè)的‘溫泉林場’,遭遇了罕見冰雪天氣,,那年岳山氣溫降到零下七度,,冰雪打在臉上像刀子?!惫P英指著展板上結(jié)冰的鋤頭照片說,,“可地凍得越硬,撩壕就越要挖得深,?!惫P英突然挺直佝僂的背,雙手比劃出揮鋤頭的弧度,。
△“岳山造林大會戰(zhàn)”場景,。資料圖
住在簡易廠棚四面透風,,白天經(jīng)歷一天的辛苦勞動,晚上還要挺住刺骨的寒風,,帶上山的薄被子根本擋不住寒風的侵襲,,幾個女民兵只能用一兩張被子作墊,大家靠在一起“抱團取暖”,。
在郭鳳英的記憶中,三年造林最為辛苦的是第二年的溫泉造林,,他們白天開挖撩壕,,晚上還要挑燈夜戰(zhàn)開公路,通過開山劈地,、遇水架橋,,日以繼夜勞動,開通雙興村通往廣西方向的那條上山公路,,打通了那段山地木材運輸?shù)闹鲃用},。
當年,,她們這些造林民兵每天經(jīng)歷12小時以上時間的勞動,每晚休息時間也不過幾小時,,經(jīng)過這樣高強度的勞動鍛煉,,大都養(yǎng)成吃苦耐勞的堅強毅力。
1975年,,“溫泉造林大會戰(zhàn)”,,郭鳳英成了全隊唯一連續(xù)作戰(zhàn)的“鐵姑娘”。白天在多個山頭間輾轉(zhuǎn),,夜里火把蜿蜒如龍,。在開山路上,她們用鋼釬和鐵錘鑿穿擋路大石,,血泡磨破又結(jié)痂的手掌緊握鐵棍,,硬是與男民兵一起在深山上劈出了一條5公里長的林區(qū)公路。
在郭鳳英的印象中,,第三年的“金坑造林大會戰(zhàn)”,相比前兩年來說輕松一點,。其實,,郭鳳英參加過上兩年的大會戰(zhàn),對山上的工作,、生活基本上習慣,,適應了而已。
1976年,“金坑造林大會戰(zhàn)”時,,當年曾被稱作“黃毛丫頭”的郭鳳英已是技術(shù)骨干,。她教新來的平原區(qū)公社的姑娘們辨認馬尾松和杉木苗、用樹皮捆扎傷口,。當混交林在春風里抽出新芽,,她們扛著4米長的雜木條穿行林間,木薯葉沙沙作響,,驚起滿山翠鳥,。
郭鳳英回憶,金坑造林期間伙食稍有改善,,工作也相對輕松,。參加金坑造林的人員像前兩年一樣,按每個生產(chǎn)隊抽調(diào)5%的勞力到金坑安營扎寨,,只是在人員安排上作靈活調(diào)整,,每個民兵連都安排部分人員到附近規(guī)劃下一輪造林的雜木山上砍木條,,將山上符合規(guī)格的雜木條砍下(大概4米長,,尾徑3-5厘米),從山上順下山腳,,開挖撩壕下山時每人扛一條木條下山,,交給供銷社收購,所得收入作為伙食費的補充,。
每一輪“造林大會戰(zhàn)”結(jié)束后,郭鳳英又被生產(chǎn)隊安排到懷高大隊林場工作,,并從大隊林場抽調(diào)到岳山林場,、溫泉林場參與大造林后續(xù)幼林撫育工作,進行林間間種木薯、花生的生產(chǎn)實踐,。幼林撫育在春夏季節(jié)進行,,山上蚊蟲鼠蟻活動十分活躍,經(jīng)常遇到山蚊子,、山螞蟥,、小黃蜂,一旦被這些小動物黏上身咬傷,,也是十分難受的,。
△三岳自然保護區(qū)科普·研學基地序廳宣傳影片。
“這就是我們當年的經(jīng)歷,,我對岳山太熟悉了,,一直記掛著這片曾經(jīng)工作過的土地,也為這片殘林荒山變成綠海而感到高興,?!蹦昵埃P英在她子女的陪同下來到岳山林場參觀,,當看到三岳科普研學基地展出的老照片和播放的老影像時激動地說,。
展廳投影儀忽然亮起,黑白影像里的少女赤腳站在泥濘中,,肩扛樹苗仰頭大笑,。郭鳳英用布滿老年斑的手指向屏幕:“看這棵杉樹,是我們從三岳背下來的......”畫面切換成如今的萬頃林海,,她忽然哽住,,子女們攙扶的手掌傳來的溫暖,恰似當年工棚里相擁取暖的溫度,。
△如今滿目滴翠的懷集三岳自然保護區(qū),。彭達縣攝
離開展館時,,郭鳳英回望三岳群峰。春風拂過林海,,濤聲陣陣,,恍惚又是50年前那個清晨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