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懷集縣冷坑鎮(zhèn)富瑞村,,斗笠不僅是遮陽避雨的工具,,更是一段歷史,、一種文化的傳承,。富瑞村因沙路自然村盛產(chǎn)“油光帽”,,被譽為“竹帽之鄉(xiāng)”,。
相傳有沙路村中一族老以斗笠避虎脫險的故事,,一時之間,洛陽紙貴,,沙路村的斗笠供不應(yīng)求,,至今該村已有近兩百年做笠帽的歷史。
一踏入富瑞村,,便能看到村前屋后種植的粉單竹,,挺拔而翠綠。
記者從當?shù)卮迕窨谥械弥?,粉單竹生長迅速,,且質(zhì)地柔軟,非常適合精細編織,因而成為富瑞村制作斗笠的主要材料,。
在沙路村的郭叔家,,三位老人圍坐在門口,一邊閑聊家常,,一邊忙著手中的竹編活,。郭叔和他的堂兄弟們每月能編織出約200頂斗笠,每逢圩日,,他們便將這些斗笠?guī)У芥?zhèn)上售賣,。
“我從8歲開始跟著父輩學習編織斗笠,做了60年了,?!惫逍呛堑卣f,斗笠看似簡單,,但制作工序繁瑣而復雜,。需先將成材的粉單竹砍下,破竹削篾,,在一個腳子架上織一個帽樸(模型),,編織斗笠時便在帽樸里用纖細的竹篾圈邊和結(jié)成形,再以竹篾夾油紙或竹葉棕絲鋪在帽子里,。這個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,,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點兒馬虎。
郭叔的手指在竹篾間靈活穿梭,,他的手指似乎與竹篾有著某種默契,,每一次穿梭、每一次纏繞,,自然而流暢,。不一會兒,一個斗笠的雛形便呈現(xiàn)在眼前,。
斗笠編織完成后,,到了最關(guān)鍵的步驟——涂油,即以桐油作漆粉刷帽面,,晾干后可使斗笠更為光潤透亮,、防水耐用,沙路人把它稱為“油光帽”,。
隨后,,記者來到了主營斗笠加工的家庭作坊——郭女士家中。金黃色的斗笠整齊排列,,鋪滿了整個庭院,。郭女士在一旁細致地醮上桐油,,均勻地在斗笠外坯上來回滾動。
“斗笠一共需要涂四層桐油,,第一層用桐油原色,,從第二層開始在桐油中加入顏料上色,最后一層涂油主要起到拋光的作用,。每涂一層,,都需要陰干曬干后再重復這個步驟?!惫窟€透露了一個小竅門,,在桐油中加入適量石灰粉可以增加粘稠度和干燥度,,待陰干后再在太陽底下進行暴曬,,油紙就不易皺。
據(jù)了解,,六十至八十年代,,是沙路村“油光帽”最為鼎盛時期,家家戶戶都制作“油光帽”,,產(chǎn)品暢銷縣內(nèi)外,。
如今,隨著時代變遷,,輕便雨具不斷更新,,斗笠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,但富瑞村的村民們依然堅守著這份手藝,,他們相信,,只要有人愿意學,這項技藝就不會消失,。
記者:陳莉莉,、秦成林